5、錯誤地把就業當擇業
在我們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能夠實現職業理想,并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在于你沒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時間、資源都放在職業理想上,那職業理想才有可能實現。就是說,在職業發展上有所不為才會有所為!從實現職業理想的角度看,我們所做的工作一定要與職業目標有密切的相關性,否則,所做的工作將不會對職業理想產生支持,那實現職業理想的日期就遙遙無期了。就像挖井一樣,每天挖一口,你一輩子也無法了解這個行業的真正特點。
6、錯誤地把擇業當專業
在大學生就業時我們會看到一個誤區,那就是在選擇職業時會拘泥于所學的專業。其實在專業相關性的角度上來說,選擇與專業比較相關的職業當然對職業前程有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但出現的問題是,大學生在一開始選擇的專業就不是按照自己的興趣等內在適應性來確定的,也就是說,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所讀的專業很可能不是最適合其本人的,如果這第一個選擇就是錯誤的,那就沒有必要再堅持接下來的第二個選擇,否則就是錯上加錯。
7、錯誤地把專業當能力
其實,我們所學的專業只是我們在高考時所填報的志愿,這其中蘊涵著我們的追求和興趣,但更多的卻是盲目和無奈。專業只是一種知識,一個社會分工的特定領域的系統集成的理論知識及方法,但它卻不是能力,更不能夠代表什么,當然,在理論的學習會有一些解決實際操作的方法,但這并不是你專業的全部,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再加上教材的落后教法的死板都給實際不多的能力部分達了折扣。所以大學生在制作簡歷時,不要說你的專業學了什么,更不要說你在大學中真正的學到了什么,而是要先看看你所學的專業是不是你喜歡的,是不是你日后要從事的。
8、錯誤地把知識當技能
大學生把掌握的外語、計算機理論水平當成了操作的技能,或是混淆了兩者間的區別。其實,你具備了外語四級、計算機二級只能說明你在理論上達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下的級別更是要一定的不同。而企業在招聘更注重的是你的實際技能,而不是你所獲得的證書,當然了,沒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你也不會通過考試拿到證書。但這里有要強調的是,在簡歷中你最好把級別的理論認證用實際的數字或事例來說明,如:你可以把外語水平描述為翻譯了一些外文文章,或是曾與外國游客對過話等,把計算機水平換算為每分鐘打字80個,可以操作并可以制作一些辦公文檔這樣更具說服和直白的表述。
9、錯誤地把興趣當工作
興趣使我們最好的老師,但不要把興趣完成變成工作。其實,興趣愛好是我們享受生活的方式,在興起愛好中我們找到了事業、愛情、休閑三者間的平衡,才不會由此產生人生的不快。而一旦當把興趣愛好作為工作后,我們人生的三角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你就會感到一定的煩躁,通常當你把興趣定位于工作時都是很辛苦的,因為你已經把休閑轉變為工作了,沒有休閑的情況下會加速你對所從事的各工作的厭倦和討厭的。
10、錯誤地把經歷當能力
經歷只能代表你的過去,是過去你所做事情的綜合,經歷只能說明你曾做過什么事,搞過什么活動,是一種過程性分散性的實踐活動的時間上的總結。能力則是在你的經歷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核心優勢,你是把事情做的怎么樣,做的有什么成果的一種結果性總結。由經歷到能力是需要一個轉變的,也就是說經歷僅僅提供了一個增長能力的平臺,但至于能否轉化為能力就是個未知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