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麗列舉了她兩個同事的例子。兩個新人同時進的公司,一個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三年后,工資沒漲、崗位沒動,還是那個牢騷滿腹的“萬人嫌”;而另一個男孩子,將牢騷爛在肚子里,認真干好每一件事,很快得到領導的關注,一年后便被升職提薪。
你的牢騷話有用嗎?
牢騷話最大的用途是發泄不滿,并不能指望它真正改變現狀
很多職場牢騷者和陳陽麗的那位女同事一樣,數年如一日地抱怨,卻還是忍受著低薪水和毫無升職機會的崗位。除此之外,還成為同事并不待見的“萬人嫌”。
職場心理學家認為,牢騷者之所以不被人喜歡,是因為會令聽者陷入情緒的焦躁,不僅令自己,也令周圍人失去行動力。
但牢騷話的危害不僅僅如此。琳達是個心直口快的女孩子,她的老板又是個難以溝通的外國人,這些注定了她是個愛發牢騷的職場人。有一回因為一個報表數據,無論怎么解釋,老板就是無法接受。回到辦公室的琳達,氣呼呼地把文件夾摔桌子上,發起了牢騷。而平日里會附和幾句的同事們,卻悄無聲息。她回頭一看,老板就站在門口。老板一字一句地說:我是想來跟你道歉的,那個數據是我弄錯了。但很不幸,我看到了你的另一面,我無法接受。
禍從口出,是牢騷話的最大危害。沒有人會喜歡發牢騷的同事,也沒有領導會喜歡發牢騷的員工。
盡管很多人承認,牢騷話最大的用途是發泄不滿,并不能真正指望它改變現狀,但陳陽麗也承認,有些人的牢騷話說得非常“有水平”,從而達到了目的。比如,她在一所語言培訓機構上班時,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飯。她看到她的一位女同事,非常巧妙地向領導“抱怨”,接連幾天加班真是好累。既讓領導知道她加了班,又知道她非常辛苦。一周后,這位同事就獲得了一周的休假。
如何處理
職場中的不滿?
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比發牢騷要高明得多,如果你做不到,不如選擇沉默
盡管大多數人承認,牢騷話最大的用途是發泄不滿,并不能真正指望它改變現狀,但牢騷始終是職場常態。如何處理職場中的那些不滿?
陳陽麗13年的職場生活,有10年是在牢騷中度過的。第10年,她終于意識到背地里的牢騷是沒有用的,而當時,她又非常想生孩子,于是,她閉上了嘴巴,徑直敲開了老板的辦公室。鑒于她平日的工作業績,老板告訴她,只要她懷孕,可以隨時準假。
事實證明,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永遠比發牢騷要高明得多。當你的待遇遲遲得不到提高,不如做出一些成績后,再向領導提出合理要求;當領導對待你不公正時,不如在恰當的時機,勇敢地告訴他你受到了傷害;當同事老是動用你的物品,溫和地告訴對方你不喜歡這樣。
如果你做不到,不如選擇沉默,或者選擇離開。這比讓別人聽到你背后的牢騷要高尚得多。
但是作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職場中度過的人來說,職場牢騷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牢騷怎么發?陳陽麗的辦法是,把牢騷帶回家,說給自己的親人聽,是最安全的辦法。她非常感謝父母聽了她10年的牢騷。
當然,如果你有關系足夠好的同事,或者可以推心置腹的領導,適當地發一些牢騷,也許會引起重視,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