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以“用”為重
古人說:“學以致用”。要會學還會用,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在這個處處充斥著“學!薄ⅰ翱汲薄钡纳鐣,別說學以致用,就是選擇學什么,已是件令人頭痛的事。
對于一般人來講,知識的獲得,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院校的專業教育,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的再教育。專業教育相對較為系統,一般是我們考慮自己的情況而選擇的教育,它主要體現我們的興趣、潛力;而再教育一般是考慮到自己的知識構成、工作需要等而進行的額外教育。
從目前的社會情況來看,很多人選擇專業教育,已慢慢脫離了自己“興趣”、“潛力”的軌道,越來越喜歡趨“熱”避“冷”,哪個熱門的,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就選它,至于自己喜不喜歡、學不學得來,那已不是很重要。在再教育方面,很多人也存在著好高務遠、急功近利的心態。從一個人的知識構成來看,最理想的教育是以專業教育為基礎,社會再教育為延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工作不對口,這種連續性的教育已不可能。因此,再教育的質量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步伐。
在這個社會稱得上“人才”的人,不是“!辈,就是“特”才。前者是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人;后者是擁有特殊才能的人!皩2拧边x擇的再教育多是延續性教育;而“特才”選擇的多是含金量高、相對超前的再教育。從目前再教育市場來看,比較適合“專才”的再教育產品有各種專業的研究生課程班、遠程教育;適合“特才”的應是一些管理類培訓、一些含金量高的認證培訓。這些教育產品有很多共同點:針對朝陽行業、準入門檻高、強調案例和實踐、不易學成。其實,這些特點也是一個好的教育產品的標志。
除了社會再教育,一個優秀的人才定不會放過企業每一次針對性內部培訓,F在很多企業已將培訓當成是員工的福利,這些有針對性、苦心經營的培訓為的是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工作效率,從這些培訓中,也可反映一個員工的學習能力、可挖掘潛力和自我提升的熱情。很多企業也將員工的培訓表現、結果作為企業內部提拔人才的一項標準。對于企業員工來說,通過這些有的放矢的培訓,更能清楚自己同企業的要求還存在著哪些差距,并及時調整自己,使自己成為企業喜歡的人、老板欣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