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青海省委組織部人才辦和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將要舉辦全省高層次文化人才示范培訓班,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一經證實,記者的眼前著實一亮———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兒呀!于是,記者走進了這個培訓班的課堂,聆聽領導、專家、學者的專題講座,和學員們一起交流探討,并且遠赴四川、重慶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記錄了一個個難忘的場景。

專題講座:關注青海文化 明確發展方向
本期培訓班以“增強參訓人員文化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激發參訓人員的文化建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以培訓較高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業務精、責任強、懂管理、富有開拓精神、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為目標,培訓目標高,目的明確。
作為文化工作骨干的40多名參訓學員深感責任重大,在整個培訓期間,學員們學知識、聽經驗、理思路、謀發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學習氣氛十分濃厚。

在6月21日早晨舉行開班儀式后,特邀的專家學者就以“青海的民族民間文化”、“青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與對策”等為題,陸續開展了專題講座。
首先,我省著名的地方文化學者謝佐先生就河湟地區古老燦爛的歷史文化開始了風趣生動的地方文化知識講座。
謝佐先生說,河湟,當指黃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稱“三河間”。這一地區自古以來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從秦漢以來,眾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是青海東部地區和甘肅西部與青海接壤地帶,由歷代先民在一定的物質文明基礎之上創造的精神文明的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