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校畢業生的總數是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19萬人,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而經濟結構調整和伴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而出現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不可能在短期內創造大量的新增就業崗位。就業壓力的增加,創業也成為了大學生重要的職業選擇。
盡管大學生面臨著較高的就業壓力,但多數大學生創業的興趣不高且絕大多數人不會將創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南開大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項目組對全國5201名在校大學生問卷調研的數據顯示:只有40.3%的大學生對創業感興趣,創業興趣一般或者不感興趣的占到59.7%;僅有2.2%的大學生已經開始實際創業行動且已經創業成功,另有4.8%的學生正在進行創業但創業結果尚未知曉。
三大原因導致創業比例過低
第一,大學生創業意識薄弱、初始資金不足。
多數大學生并沒有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首選,他們更多地將希望寄托在公務員考試、事業編制單位、國有大型企業或者國際知名企業上。創業意識的薄弱,使得大學生對于積累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的動力不足,這更進一步阻礙了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
同時缺乏初始資金也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障礙。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難以獲取創業必需的資金支持。在接受調查大學生中,僅有10%獲得了銀行貸款,5.2%享受到了政府創業基金,2%得到了其他機構部門的支持,其余的創業資金則多是通過家庭、創業團隊等自籌或者是朋友的支持等途徑獲得。缺乏資金支持的大學生無法將好的創業點子付諸于實際的創業活動中,而對于已經開展創業活動的公司由于資金的短缺,降低了抵御風險的能力,在競爭格局中處于不利位置。
第二,創業政策宣傳力度不足,創業審批手續復雜。
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優惠政策,然而據調查數據得知,有85.6%的大學生并沒有很好地了解這些政策,不清楚如何運用優惠政策,而且由于不同地區的創業政策不同使得創業扶持措施和社會保障政策不一致,沒有形成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由于創業行政審批手續復雜,增加了初始創業的人、財、物等成本,抑制了許多大學生的創業激情。據有關數據顯示,有75.12%的大學生對于目前的創業支持體系和實施狀況表示不滿。
第三,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針對性。
目前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是大眾化教育,不論大學生的專業、性別、年齡、素質、愛好等方面有何差異均開展相同的創業課程,沒有因人而異的針對性指導,不能提供切實可行的創業指導方案;同時,創業教育的受眾面較窄,許多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多是針對致力于參加創業計劃大賽等比賽類活動的大學生,不能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系統性的創業教育,以增強其創業意愿。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使得大學生參與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均不高。據調查數據顯示,80.2%的大學生不會參加創業必修或者選修課程,90.2%的大學生不會參加學校舉辦的創業者或者企業家講座,92.9%的大學生不會參加或者很少參加創業技能培訓或者模擬演練,93.5%的大學生沒有參加過創業大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