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出國、就業——路在何方(1) 大學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應該做的事情,應該學的東西,應該鍛煉的能力。所以,我一直都在講大三尤其是第五學期是一個做選擇的時期,只有在這個學期做好選擇,明確目標,再利用第六學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第七學期就可以真槍實彈的上戰場了。那么,面對考研、出國、就業究竟路在何方,該如何選擇,我想是每一名大三同學急切關注的問題,談一些我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先說出國。想要出國首先要必須考慮兩個問題,即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外語水平,外語是學習的保證,經濟是生活的保證,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如果都滿足了,我的觀點是能出去就出去。為什么?是不是說出國將來一定能夠給你帶來豐厚的收入,滿意的工作,富足的生活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從我看到的情況來說是否定的。和我同屆的去法國的學生也是在06年7月就業,就就業的結果來看,和在國內的碩士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水平基本相當。所以不要指望出國這件事或者這段經歷能夠給你帶來多么巨大的利益或者多么巨大的成功,成功靠的是你自身的素質、能力與機遇。
那為什么還贊成大家出去呢?我想關鍵在于出國能夠讓你認真地反思自己,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從人的生活習性來講,當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的時候,尤其是這種環境和以前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反差和沖突的時候,人會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適應,而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思想上同樣會有新舊的沖突,這就會使人來思考和反省。面對國外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文化習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方式,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自身問題的思考,更多的應該是對于國家、社會的思考,我們的思想也會因此而不斷地成熟起來。思想上的進步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進步。我常開玩笑說人進步最快的時候就是他傷心或悲憤欲絕,嚎嚎大哭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人會認真地去想“我到底是怎么了?別人會這樣對我”或者“這件事到底是怎么?為什么會這樣”。人不可能天天哭,所以人的進步很慢。我想出國可能也會有哭的效果,并且是一種長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