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預,以未來最優為自己的出發點和目標; 預,以環境和市場需求與變化為依據; 預,讓自己的現實行動具有目標性。
一個工廠,低著頭在制造自己的產品,可最終發現,自己的產品賣不出去。 一個藝術家,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和創作,最終發現,沒有人需要他的藝術品
如今的教育,如今的學習,將受到市場需求的檢驗。 沒有對需求的滿足,就沒有良好的就業率,進而影響生源,再進一步影響教育質量,于是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一、關于價值的標準
1、一個產品的價值標準
(1)、要滿足市場用戶或客戶的需求 (2)、產品本身的可替代性差,這樣將會取得更大的市場 (3)、產品作為商品要質優價廉,深得消費者客戶的青睞 (4)、產品質量良好,要耐用升值
2、當今社會用人的價值標準
(1)、自信而謙和的人 (2)、值得人信任的人 (3)、不胡亂提條件的人 (4)、不搗亂而合人的人 (5)、創造獨到價值的人 (6)、有培養前途的人
二、大家都很難
1、經過長期的市場考驗,人才規律和人才戲法發生了變化—海歸變海待 (1)、用人還是要看能干什么,而不是看著好! (2)、文憑是一個參照,關鍵看實際能力! (3)、能力也不僅僅是自己能干什么,而是適應環境,創造價值,對環境的發展有貢獻的一種體現 (4)、用人用到傷心處:是一個人的品質出了問題! (5)、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用人也要講究經濟性! (6)、用人要遵循市場價值均衡的規律:人才所創造的價值?所求價值
2、當前的兩難境地
社會用人單位:用人難——好用的人才不多,可用人才嚴重缺乏。 學校和學生:就業難——好工作難找。 (1)、我們不知道畢業生能干什么,所以在選擇時十分困難,人人把自己說得都很好。 (2)、名校生對待遇與職位要求高,令我們無所適從,因為我們并不清楚他們對企業的真正價值。 (3)、工作后,很多人很快發生了演變。
3、人才變成了什么
(1)、理想主義者變成悲觀主義者 (2)、學習者變成挑刺者 (3)、積極分子變成民意代表 (4)、高傲者變成同流合污的人 (5)、螞蟻變成青蛙 (6)、理論型變成反對派?
4、企業到底需要什么人才?
(1)、建議者與建設者 (2)、基于現實的堅定理想主義者 (3)、一點點解決問題的人 (4)、先掃自己灰塵的人 (5)、讓周圍清潔的人 (6)、不把完成本職當成功勞的人 (7)、不爭功諉過的人 (8)、人品值得人信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