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海西州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20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27%;四類下崗失業人員就業1617人,完成目標任務的46.2%;“4050”人員就業223人,完成目標任務的46.5%;登記失業率為2.94%,控制在3.5%以內。全州實現勞務輸出16484人次,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27.5%;實現勞務收入3602.2萬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8%;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培訓220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7%。失業保險擴面389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5.4%。
一、積極實施就業政策
認真落實就業目標責任制度,充分發揮就業及農民工工作聯系會議制度作用,確保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落實。結合“十二五”規劃,研究制定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投資、重大項目和產業規劃共同促進的就業機制,形成促進就業的工作合力。加大就業專項資金的投入,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和監督檢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實現年內城鎮新增就業8100人,四類下崗失業人員就業3500人,“4045”人員就業4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確保城鎮特困家庭、農牧區特困戶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
二、注重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
結合全省推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實名制,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就業動態管理信息庫,實行高校畢業生“一對一”就業援助行動和跟蹤服務,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綠色通道、公益崗位安置、自主創業扶持、三支一扶鍛煉、機關事業單位招錄等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力爭實現80%以上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目標。
三、狠抓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大力推進勞務輸出示范縣、示范鄉鎮建設,加快建立服務、培訓、維權三位一體的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機制,加強勞動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隊伍建設,發揮市場在促進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中的基礎性作用,著力提高穩定就業比例和收入水平。緊緊抓住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和重點工程,加大協調組織力度,促進農牧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繼續組織好枸杞采摘活動。力爭全年實現全州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6萬人(次),其中跨省轉移就業2000人。
四、堅持以創業促進就業
大力推進格爾木市創建創業型城市試點工作。繼續在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孵化基地建設、健全服務機構、以創業促就業等方面狠抓落實,確保順利通過國家檢查組的考核驗收。建立完善的創業組織領導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創業培訓體系、創業服務體系和工作考核體系,鼓勵和引導農牧民創辦、發展農畜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等產業,帶動當地農牧民就地轉移就業。對創業初期缺乏創辦資金的農牧民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截至目前,全州已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3500余萬元。
五、規范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采取“定單、定向”培訓方式,統籌實施好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就業,農牧區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和“3+1”技能培訓項目,繼續做好職業技能鑒定,提高農牧民生產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發揮好技能培訓促就業的效能。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推進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查詢系統建設,強化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
六、加強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建設,全面實施以免費服務和統籌管理為基礎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制度,實行實名制就業援助和就業失業管理。繼續組織開展好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會等就業人才服務專項活動。探索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監測體系,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工作,提高就業信息服務質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