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對于剛工作的人,會比較興奮,因為創業充滿想象力;對于工作幾年的人,會比較向往,因為壓抑得太久。其實,創業和就業一樣,只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兩種方式,關鍵是心態問題。大多數就業的人,一般都把工作叫打工,這是一種對自己不太負責人的態度,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個人還沒有完全獨立: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因為沒有誰要求你必須很乏味地工作,沒有人要求你必須朝九晚五,你完全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甚至住在山林里。雖然我們可以找出很多被迫的理由,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不能放棄,比如誘人的薪水、優越的身份。
談到創業,就會談到失敗。但如何來定義呢?也許人生本來就沒有成敗,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過程。我對成功的唯一定義,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它只決定于你自己,自己的心態,而不是和他人爭輸贏。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一種很淺薄、無奈的庸人心態。也許是因為曾經12年的疾病夢魘(主要還是心理上),伴隨我從初二到研三畢業。我對生活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只要不得癌癥,一切都可以重來。因為這種心態,在別人眼中的工作、經濟壓力,我看的談很多,自然也過得灑脫些。 說到心態,就從價值觀談起。
價值觀 我認為合作的最理想狀態,就是默契,而默契最核心的,就是價值觀一致。雖然說核心成員最好是專業互補,但這更多是技術層面,價值觀比專業技能更基礎,更決定創業成敗。你覺得你的人生幸福,是決定于你的價值觀還是你的職業?沒有默契的團隊,溝通效率、執行力都大打折扣,很難形成信任的合作關系,成大事的幾率也很低。
如果你認為創業就是發家致富,那么估計去人才市場招人,和到電腦城買電腦沒啥那樣,經濟實惠。如果你在心里就認為別人是給你打工,你怎么能夠期待別人以創業的心態給你做事呢? 做生意和做企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會在企業管理的各種行為中體現出來。我們做每一個決策的背后,幾乎都有價值觀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