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關于面試提問技巧的案例:某大型制藥企業要招聘一名高級營銷員,某大區王總親自擔任主考官,他向候選人問了以下3個問題:

1、這個職位要帶領十幾個人的隊伍,你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如何?
2、你在團隊工作方面表現如何?因為這個職位需要到處交流、溝通,你覺得自己的團隊精神好嗎?
3、這個職位是新近設立的,壓力特別大,并且需要經常出差,你覺得自己能適應這種高壓力的工作狀況嗎?
候選人是這樣回答3個問題的:第一個問題,我管理人員的能力非常強;第二個問題,我的團隊精神非常好,只能答YES;第三個問題,能適應,非常喜歡出差。
而事實上,對第一個問題來講,王總難以判斷候選人的管理能力究竟如何;第二個問題在王總的明確暗示下,一般人都會說我的團隊精神很好;第三個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多數人都不喜歡出差,不喜歡被占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但是老總的問話方式直截了當地給予了暗示,使候選人必須說“是”。
由此可見,王總面試提問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錯誤地采用了封閉式提問的方式,同時提問就暗含了答案,這也是許多主管在進行面試時常犯的錯誤。讓我們重新來設計一下這些問題:
問題1、管理能力,我們把提問分為以下的具體問題:
(1)你在原來的公司工作時,有多少人向你匯報?你向誰匯報?
。2)你是怎么處理下屬成員間的矛盾糾紛的?舉個例子好不好(行為式問題)?
問題2、團隊協作能力,我們可以這樣提問:
。1)營銷經理和其他部門特別是人力資源部門經常有矛盾,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糾紛,當時是怎么處理的(情景式問題)?
。2)作為高級營銷經理,你曾經在哪些方面做過努力以改善公司內部的溝通狀況?
問題3、關于出差:
(1)以前公司的工作頻率如何?經常要加班嗎?多長時間出一次差?
(2)這種出差頻率影響到你的生活沒有?對這鐘出差頻率有什么看法?
可以看出,重新設計的問題首先采用了開放式提問的方式,以讓應聘者暢所欲言,并從中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例如:“你的團隊工作方面表現怎樣?你的溝通技巧怎么樣?”……這些都是開放式問題。應聘者不可能用一兩句話就簡單回答了,而是需要總結、引申、舉例……通過這一系列的回答,從中可以獲得足夠的信息。同時面試提問還可以安排一些情景式、行為式的問題,如:“告訴我最具有挑戰性的客戶是什么樣子?”“你最敬佩的人是誰?為什么?”越是具體詳細的事件性的問題,面試者越難以在回答問題時“揚長避短”,就越能夠掌握面試者的真實能力情況。
有效的面試提問,關鍵在于讓面試者提供的言語信息如實反映實際情況,因此能引發面試者動用自己的判斷力、分析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來回答的提問,這才是高效的面試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