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西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堅持把促進困難群體就業與緩解編制緊缺問題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結合起來,以“零”就業家庭、特困家庭、殘疾人家庭、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群體為重點,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努力實現比較充分就業的目標。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州共開發公益性崗位2606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606人。
通過大力宣傳相關政策,確保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結合實際對“零”就業家庭、特困家庭、殘疾人家庭、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公益性崗位政策咨詢、求職登記等服務,及時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和就業意愿,引導他們轉變就業觀念,在實現公益性崗位就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謀求更大發展。對全州各類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等進行人戶調查登記,摸清困難群體就業的現狀和面臨的突出困難,嚴格按照就業困難對象認定條件和程序對登記的各類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核實認定,根據認定結果開展一對一指導,提出符合個人實際的就業措施,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統籌規劃開發公益性崗位。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結合部分部門職能加強、人員編制少和基層單位工作量大的實際情況,積極主動地與相關部門和用人單位聯系,多方協調開發城鎮街道保潔、綠化管理、交通協管、治安協管等公益性崗位,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輔助作用。積極籌措補助資金,采取
省上補助一部分,州、市(縣行委)財政或用人單位分擔一部分的辦法解決資金問題,目前全州公益性崗位人員每人每月可領取崗位工資1000元。與此同時,財政再就業資金承擔公益性崗位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每人每月繳費標準達501.5元,個人每月只需繳費43.62元。按現行標準,全州每年為公益性崗位人員支付崗位補貼資金1722萬元,支付社會保險補貼資金1386萬元。(作者:張富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