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找工作的時候畢業生往往不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如何的,也不知道是該找專業對口的還是找喜歡的。在學校里學的到了社會上的用處在何處?當面試了一兩家單位遭到拒絕打擊時如何從自身下手找到突破?……先后為數幾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著名企業提供專項企業職能培訓的萬學教育ACT職業能力提升專家劉世偉老師就找工作的畢業生必須要知道的六個重要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問題一:今年的就業形勢又不樂觀,給我們說一下怎么不樂觀?
劉世偉:大學生培養的數量,同經濟發展來說,已經超過了經濟發展對大學生需求的量,今年整體來看就業形勢不是特別樂觀,表現在:一是大學生就業需要量在下降;二是大學生的起薪越來越低了,這兩個是標志性的數據。再一個,從整個來看,我認為不能說大學生培養過多了,而是同學們在就業觀念出現了很大問題。我們國家一方面我們看到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又有許多地方需要大學生,大學生又不去,所以現在解決矛盾的辦法,要從大學生自身加強修養,響應祖國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樣可能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現在的大學生數量還是很缺乏的,特別是我最近到一些邊遠地區,到一些縣、鄉去調查,那里非常需要大學生。第二個問題,我們企業也非常需要大學生,企業需要的大學生我們又不培養,培養的大學生企業又不需要,所以這幾個問題都纏在一塊。今天我講的主要內容是希望同學們轉變觀念,根據自己的興趣、適應國家的需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才干。
問題二:第一次工作能不能一步到位?
劉世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第一個觀念就是求職總想要一步到位。很多同學想一下找到自己終身的理想單位和工作,要求是這樣的:就業單位要工資高的、工作要體面的、上班不累的、能解決住房的等等,這些要求集中到一個單位是非常難了。有的同學開始覺得找的單位非常理想,可是去沒幾天就覺得和他想象差距太大了。所以“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一般情況下,大學畢業以后,應該經過三到四次的職業調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工作、社會又能提供什么工作,做到個人的理想與現實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問題三:準備不足,生涯模糊?
劉世偉: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了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我們在調查后的比較分析中發現,美國的學生為了能從大學畢業,上了大學才開始認真學習,在讀大學時也在研究市場,把知識放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如斯坦福大學),中國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了,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了。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