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得道的老鼠為何要偷油?
黃風怪是靈山腳下一只得道的黃毛貂鼠,偷吃了供養佛祖的玻璃盞中的燈油,害怕佛祖追究“刑事責任”,偷偷跑到黃風嶺作怪。
我佛慧眼,金針度人,委托鎮守此地的靈吉菩薩,好好看管妖怪,讓其做好自我批評工作,順便給取經團隊設置障礙。
在這里,吳承恩老爺給世人開了一個玩笑,“得道”的老鼠也“偷油”。得道者,心無旁騖、心中無物也,心中不再有欲望。如果有欲望,還能說是得道嗎?
可是,老鼠的本性就是要偷油吃,要不有誰光明正大去供養老鼠嗎?難道讓老鼠也持齋念素嗎?那還不讓老鼠涅盤、死了算了。
由此看出,該寶貝老鼠得的不是“金丹大道”,得的是“羊腸小道”!好在答案吳承恩老爺已經給出了。
孫大圣斗不過妖怪,被刮成了“黃風眼”,眼病雖用“三花九子膏”治療,但畢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眼為心之門戶,眼病即是心病。醫治心病,需要用心藥,作為心藥的“靈吉菩薩”就非出場不可了。心中“不靈”,肯定“不吉”。
因此,老孫只得放下齊天大圣的架子去問路。太白金星化身為老爺爺,為大圣指明了方向,老者用手向南指道:這條羊腸路就是了。
走過“羊腸小道”,就能找到心中藥物——靈吉菩薩。
現代職場中,也有金丹大道,也有羊腸小道;既有三花九子膏,也有靈吉菩薩;既有得道的老鼠,也有降妖的心藥。一切時中,都面臨著人生的選擇,是走金丹大道,還是走羊腸小道,要靠各人的修為、去辨別。
既然在職場中能取得成就,修成得道者,那么就要有道骨仙風,心無旁騖。哪能像黃風怪一樣,依然本性難改,依舊要去“偷油”,最終是得不償失。這就是吳承恩深刻的隱喻。 |